德意志聯(lián)邦共和國(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),簡稱德國(Germany)。是位于中歐的聯(lián)邦議會共和制國家,是歐洲聯(lián)盟中人口最多的國家,以德意志人為主體民族,首都柏林。德國國旗呈長方形,長與寬之比為5∶3。自上而下由黑、紅、金三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相連而成。三色旗的來歷眾說紛紜,最早可追溯到公元一世紀的古羅馬帝國,在后來16世紀的德國農(nóng)民戰(zhàn)爭和17世紀的德國資產(chǎn)階級民主革命中,代表共和制的三色旗也飄揚在德意志大地上。
標志logo設計評估指數(shù):84
品牌vi設計評估指數(shù):95
1918年德意志帝國垮臺后,魏瑪共和國也采用黑、紅、金三種顏色的旗幟為國旗。1949年9月德意志聯(lián)邦共和國成立,依然采用魏瑪共和國時期的三色旗;同年10月成立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也采用三色旗,只是在旗面正中加了包括錘子、量規(guī)、麥穗等國徽圖案,以示區(qū)別。1990年10月3日,統(tǒng)一后的德國仍沿用德意志聯(lián)邦共和國國旗。三色國旗可在機場、賓館、宴會和其他場合懸掛。聯(lián)邦政府機構和駐外使館等懸掛帶有黑鷹圖案的國旗。
德國的國色即徽章的顏色,與神圣羅馬帝國的徽章顏色相同:主體盾牌為金色,鷹身為黑色,喙、爪均為紅色。在1813—1815年德意志民族解放戰(zhàn)爭時期,即德意志統(tǒng)一浪潮逐漸高漲時,它們出現(xiàn)于呂佐自由軍的制服上(黑色大衣、紅色鑲邊和下擺金色紐扣)。1848年,黑-紅-金三色橫條旗成為德聯(lián)邦國旗,1867年被黑-白-紅三色旗取代,直到1919年;1933—1935年再度使用。
旗面自上而下依次由黑、紅、金三道條紋平行相等組成。盾形徽章“聯(lián)邦之盾”位于中央。黑鷹象征著力量和勇氣。黑色代表勤勉與力量,紅色象征國民的熱情,金色則代表重視榮譽。